13 December, 2024
2025電商前瞻:美國低值(US$800以下)豁免政策的最新變化與未來趨勢
美國是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之一,其低值豁免政策(De Minimis)為跨境電商提供了便利。然而,近年來,通過T86進口的包裹已超過10億件,政策亦因經濟、海關壓力及政治局勢等因素正面臨收緊的趨勢,特別是美國政府對部分國家和商品的更嚴格限制。本文將探討未來跨境電商賣家需要關注的重點。
快速回顧:低值豁免政策(De Minimis)現行規則
低值豁免政策(De Minimis)(或稱T86)是指商品價值低於一定金額時,可免除關稅和進口稅的一項制度。目前,美國的免稅門檻為 800美元,適用於郵政、快遞、空運和海運等所有進口方式。商品價值低於此門檻的商品,可直接免稅進入美國市場。
這項政策最初於2016年通過《2015年貿易便利與執法法案》(TFTEA)實施,旨在促進國際貿易便利化,降低低價值商品的清關成本,對跨境電商行業的快速發展起到了重要推動作用。
然而,隨著國際貿易形勢的變化,美國政府近年來對低值豁免政策進行了一系列改革。
低值豁免政策於今年10月已收緊的新制度
已實施的更動包括以下幾項:
- 精確描述貨物:要求提供更詳細的商品描述,以提升透明度。
- 準確提供關鍵數據:商品的品名、價格與重量需準確無誤。
- 新增2美元費用:每件包裹新增2美元的處理費用。
- 小額包裹高額罰款:不合規包裹可能面臨高達5,000美元的罰款。
- 縮短自願放棄期限:海關放棄權限的申請期限有所縮短。
詳情可參考:T86新制上路,一不小心就開罰5000美元!規範收緊細節你要知。
2025年後改革方向
許多賣家擔心,美國政府是否會調降800美元的免稅門檻,甚至完全取消低值豁免政策。然而,從現有的政策聲明來看,美國的改革方向並未指向取消或降低免稅門檻,而目前大多巿場分析都認為會通過以下三大監管方向進一步收緊政策。
1. 原產地限制
- 措施:
- 要求提供更詳細的原產地證明,以確保商品符合進口要求。
- 針對非市場經濟國家的商品,加強申報價值的核查。
- 影響:特別針對來自中國和俄羅斯等特定國家的商品,避免其利用低值豁免政策規避關稅。
- 目標:保護美國本土企業利益,維持市場公平性。
2. 特定商品品類限制
- 影響商品:
- 高價值電子產品:免稅資格審查更嚴格。
- 假冒偽劣商品:加大對品牌侵權商品的打擊力度,特別是跨境電商包裹中的此類商品。
- 建議:賣家需密切關注商品所屬品類是否仍符合免稅條件,避免因不合規操作導致罰款或扣押。
3. 進口流程限制
- 要求:
- 更嚴格的商品信息申報:品名、價格及重量的準確申報(已生效),後續還將要求提交海關編碼及進口商信息。
- 數據透明化:物流公司需提交更詳細的包裹信息,以便海關進行快速審核。
- 智能篩查系統:通過加強海關系統的智能化,杜絕低報價值行為,從源頭上提升管控效率。
全球跨境電商政策收緊趨勢不會改變
不僅僅是美國,全球範圍內的跨境電商政策也在趨於收緊。例如:
- 歐盟:自2021年起,取消了價值低於22歐元商品的免稅政策,要求所有進口商品繳納增值稅(VAT)。
- 其他國家: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也對低值進口商品的免稅政策進行了調整,以保護本國稅收和企業利益。
此外,土耳其、巴西、印尼、越南、韓國、荷蘭、菲律賓、墨西哥、烏克蘭等地的跨境電商政策收緊事件屢屢發生,其政策調整遠不如美國可預期。賣家需特別關注這些地區的政策動向,以應對潛在挑戰。
結語
美中競爭格局未發生根本性改變,美國對華政策聚焦於必要領域的管控與競合,跨境電商在此環境下也面臨新調整。海外倉模式逐漸成為主流,而航空小包則更多服務中小商家。平台企業正通過業務模式優化,尋求本土化與政治風險的平衡。對於中國供應鏈而言,僅靠低價優勢已不足以維持長期競爭力,還需在“性價比”與政策應對能力上持續提升,才能在全球市場中占據主動地位。
參考內容
US moves to crack down on de minimis shipments